close
在我爸的強力推薦之下我們來到了〝台南公會堂〞,現稱為〝吳園藝文中心〞
台南公會堂又名「台南公館」,落成於 1911年(宣統3年),也就是今天位於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號上的台南舊社教館。台南社教館,其址原為清道光年間地方士紳吳尚新所建之吳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池塘等設施,尤以仿飛來峰之景最為引人。日據時期建為台南公館,後來稱為台南公會堂,為當時市民重要集會空間。
拉遠一點來看全貌~~
整棟建築基本上之構成是由中央入口,兩側翼部及後面之大集會堂組成
相當洋派的建築呢
看到那些對稱的繁複裝飾浮雕紋樣嗎?
總覺得在台南看到醬的建築真的蠻神奇的
特別的是他雖是西洋建築風格,上半部卻採用了台灣傳統建築材料,紅磚及綠釉花磚,是棟深具本土風格的中西合併式建築。
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這公會堂和大集會堂銜接的部份↓
拉遠一點來看全貌~~
整棟建築基本上之構成是由中央入口,兩側翼部及後面之大集會堂組成
相當洋派的建築呢
看到那些對稱的繁複裝飾浮雕紋樣嗎?
總覺得在台南看到醬的建築真的蠻神奇的
特別的是他雖是西洋建築風格,上半部卻採用了台灣傳統建築材料,紅磚及綠釉花磚,是棟深具本土風格的中西合併式建築。
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這公會堂和大集會堂銜接的部份↓
轉到後面來,就可以看到集會堂部分
磚瓦式的西洋建築轉化成木造結構的日式建築
集會堂三角形木造的屋頂仍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日式結構,四周的牆壁用台灣檜木做音響的擴散板,現由台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進駐辦公,不定期舉辦各式藝文演出。
一旁的日式木造建築「柳屋料理」,是日治時期料亭建築的代表。
柳屋建於日本昭和九年(1934 年),當時是食堂,大門高度不到一百八十公分,走進屋內,以現代人眼光來看,空間格局狹窄,卻能反應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人的身材。
裡頭左側提供了台南市相關旅遊資訊,並詳盡介紹了吳園的種種歷程,資料非常詳盡也粉淺顯易懂。右側則規劃為府城伴手禮中心,周氏蝦捲、依蕾特布丁、同記安平豆花、松齡煙燻食品(為什麼不是松村ㄚ),但我完全不為所動! 但,我買了這撲克牌‧‧‧
它列出了台南所有古蹟耶,超有特色的!!
不看著旅遊中心提供的地圖↓,
我真的不知道我從小長大的這個城市藏著這麼多寶呢!!
我當然還是知道億載金城、赤崁樓和孔子廟的!!
(痞子在一旁噗嗤一笑)
*地圖來源
阿,我還沒說到最重要的景點呢
剛剛說到公會堂其實是吳園的地借用來蓋成的
那吳園到底是什麼呢?
台南枋橋頭的吳家,自吳春貴承販台鹽致富,而後其子吳尚新繼承家業,於徙建洲南場後,承銷食鹽業務大為發展,家境日隆。道光初,吳尚新乃將其宅第北邊原屬荷治時期荷蘭通事何斌的庭園舊址加以收購,沿著地勢高低建構庭園,並聘名匠仿照漳州城外飛來峰的形勢,佈置假山、池台水閣、奇花異木,極盡美觀,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
因為公園路與民族路的開闢,公會堂與吳園敷地面積急遽縮小。現在僅為全盛時期的1/4。
也因為這樣,當我們從公會堂一路走進來,竟然還看的到江南園景,實在是粉令人驚艷!
↓雖然它是迷你版的(呵)
超級迷你的!!
但是什麼都不缺唷!!小橋流水古樹涼亭 創建至今達170餘年的吳園,如今侷促台南市區一隅,僅餘「仿飛來」假山、水池、池畔閩南平房一排九間、捲棚歇山頂四角涼亭與六腳攢間涼亭各一座、石砌廊道和一畔庭園。雖大部分建築房舍外觀大異從前,但假山、水池和四角涼亭(作勵軒)尚維持一定型制,就整體而言,尚保有部份的傳統園林風格。
後面的建築物就是遠東百貨,真的靠超近的!
痞子在這時接起了電話,忽然有種穿越時空的錯亂感
因為整修的關係,看起來真的都閃閃亮超新的!
狹小的走道,粉短的一段路‧‧
這就是仿飛來唷,一樣是迷你版^__^
我後來發現我有去過正版的飛來峰唷
吳園可是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台灣四大名園。目前僅林家花園維持原貌。
除了上述的古蹟修復之外,
政府還另外利用的廣大的腹地修建了觀景樓,規劃為露天咖啡區呢
另外還有戶外圓形劇場↓提供各式藝術團體戶外表演空間
政府還另外利用的廣大的腹地修建了觀景樓,規劃為露天咖啡區呢
另外還有戶外圓形劇場↓提供各式藝術團體戶外表演空間
這是外圍的地磚~~~
出了吳園藝文中心後,我吵著要到附近的〝台南測候所〞
看地圖似乎就在附近,所以我們決定走過去
可惜一樣迷你(笑),所以我們第一次錯過它了‧‧‧
台南測候所,俗稱胡椒管,為位於台灣臺南市中區的氣象觀測用建築。該建物落成於1898年,以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此測候所為台灣日治時期初期興建的少數大型建築之一,不但年代久遠,更是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
我覺得胡椒管的別稱粉貼切呢,據說因為台灣南北氣候差異大,所以日本在台北/台中/台南/恆春/澎湖等地設置5所「測候所」,如今只剩下台南測候所唷
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氣象局的南區觀測中心就蓋在他旁邊唷~~~
新舊氣象中心相互輝映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