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到Herman一直想來的1933老廠坊
上海1933,正式名稱是上海19 叁III,
用了中文、希臘文是表示此棟建築保留中國傳統與融合西方文化
「1933老廠坊」建造於一九三三年,出自英國建築設計大師巴爾弗斯(Balfours)之手,前身為遠東第一大屠宰場,亦為當年亞洲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場。如今,被打造成上海全新的創意產業園區,也是上海迄今最具規模的歷史建築改造項目。

↑兩側各有建築↓

建築名稱: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場
建築地點:虹口區沙涇路 10 號,29號
建設時間:1933
建 築 師:巴爾弗斯Balfours
保護等級:暫定為四類保護建築
建築面積:約 1 萬坪
建築層數:5 層
結構方式:鋼筋混凝土結構
風格樣式:大樓空間佈局奇特,外方內園,東南西北 4 棟建築圍成的四方形廠區與中間一座 24 邊形的主樓通過樓梯相連。整個建築高低錯落,廊道盤旋,設計精密宛如迷宮,卻又次序分明,加工車間採用“無梁樓蓋”,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技術。

一進去就感覺異常的陰暗‧‧‧
光裸的水泥石牆,毫無裝飾的牆面
然後再想起他之前還是遠東最大的屠宰場!!
真的會讓人雞皮疙瘩直起呢~~

往上看,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上方的透光屋頂
陽光一絲一絲的漸滲進來,添增了一股陽氣(?)

我和痞子順著圓圈圈一層一層的往上走
可以清楚看到這建築的主要特色─廊橋
外方樓與內圓樓間架構著許多方形的牲道與迴旋梯道,每隔牲道交界,就有隔板架。當年屠宰工人就是利用牲畜外向走動的特性,以牲道及隔板引導牲畜,再運用滑坡將牲畜送入屠宰場。這些交錯的致命牲道現在成了整棟建築中最具特色的建築線條。


樓梯的部份就是人走的,滑坡(牲道)則是給牛羊走的

據說近看的時候還有蹄印在上頭呢

呵呵,我怎麼會知道這是牛道呢?
因為現場有標示ㄚ→
超可愛的~~

這些是我們跑到裡頭的樣子
這一側就是第一張相片的這一面,看到圓圈方格交替嗎?

這則是另一側了,支撐的樑柱及小小窗格透露著濃濃的英式風格

這邊則用大片落地窗呈現
據說有部份會除了名品進駐之外,部份會被規劃為辦公室出租
ㄚ,光想在這工作說有多美好就有多美好!

到了頂樓,一片開闊,粉適合做為露天咖啡座
右邊的圓頂就是在中間的主樓~

對岸的景象,圖中的河是蘇州河唷
如果你時間粉多的話,順著他真的可以流浪到蘇州唷~~
有著高大煙囪的建築是建於1935 年,是處理病畜、廢肉、內臟、毛髮等廢棄物的處置場和焚化爐。
接著為了滿足我要走到圓頂正中央的野心,我們開始迂迴繞回去‧‧

哇,這就是空中舞台的真面目,粉大片一塊的廣場
有沒有發現,觸目所擊沒有任何一根樑柱,這就是“無梁樓蓋”ㄚ
經過重鋪地板、頂端加蓋玻璃帷幕,位在四樓的肉品加工區,變成展演時尚活動的空中舞台,可以透過玻璃從四樓透視到一樓,已經風光舉辦過法拉利F1派對、保時捷60周年紀念活動呢。
ㄚ,好想親臨其境呀呀呀~~~
接著我們就非常滿足的往下走
以上,是我和痞子在1933探險的經過
1933本身真的是一棟絕代風華的特別建築,他原本設計是用來做屠宰場的,獨特的廊道就是為了運送肉品順暢而設計的,置身其中,或許前世是隻牛羊豬,此生才會來此走一遭吧。

1933現在還在整修、招商中,再過幾個月這裡將是酒吧、高級餐廳、藝廊沙龍、雪茄酒廊、時尚設計室、大劇院集中地,成為上海旅遊手冊上的常客,如同上海新天地。

降也好,我喜歡目前古樸的風味,畢竟,隨著現代化,百年來的陰森粉快會隨風飄逝。
當然,它開幕之後我還是會纏著痞子再帶我來一次的~~
【番外篇】
我們剛進來的時候,初期還不適應陰暗的空間,也搞不清楚方向
唯一知道的就是要往上爬,看到樓梯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爬上去
然後我就犯下了不該犯的錯‧‧‧

我的足跡‧‧‧‧
印在未乾的水泥上‧‧‧
頓時,感覺像過街小狗
只好火速拖著痞子逃離犯罪現場